人物简介
在2023年5月,成都市举行了"成都工匠"命名大会,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的员工赖宗林荣获了"成都工匠"荣誉称号。
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赖宗林始终扎根一线,凭借着执着钻研、务实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从技术小白到输电检修中心无人机作业班副班长,是一次次困难、一项项考验、一代代发展,让他一路成长为智能巡检领航人。

牢记使命
激流中坚守奋发
2012年10月15日,国网公司首个无人机巡检专职班组在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宣布成立,赖宗林就是其中一员,十年来,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成立初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困难,但都有一个共识——抓好技术技能这个核心。第一次培训,班上所有人都卯足劲儿地汲取知识,为班组打下扎实的基础,优良的作风传承至今。赖宗林更是如此,当时的设备有限,每人每天实操的机会来之不易,他总会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的考评中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在团队协作操作大型无人机巡检时更是负责那个最关键、难度最大的位置。

▲2018年±800千伏锦苏线利用群创成果开展无人机喷火除异物
掌握了核心技术,赖宗林深知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推动无人机成为线路巡检的实用化工具。无人机作业班成立以来的十年,智能巡检也迭代了一代又一代,以赖宗林为代表的团队元老,亲历并见证了这些变化,唯有不断适应、坚持学习,才能实现自我蜕变。
从直升机到固定翼,再到多旋翼;从单一镜头到多类镜头;从杆塔精细化巡检到红外测温、激光三维扫描、自主精细化;从人工现场巡检到通道可视化;从无人机巡检到无人机、带电专业协同作业。赖宗林带领团队在大浪淘沙中不断精进,走在了整个国网公司无人机专业的前沿。

积极创新
推动无人机巡检规模化
十年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推动无人机巡检规范化、多样化,赖宗林以创新为抓手,依托QC等平台,先后参与编写了多种机型标准化巡检手册共计7篇,发表论文两篇,参与编写国网无人机巡检技术规范1篇、国网四川电力技术报告1篇,同时利用无人机新技术革新开展包括喷火除异物、抛投式除异物、红外测温、激光雷达扫描等多种类型的线路巡检,拓展了线路运检模式,有效提升了无人机在线路现场面对多样化缺陷的巡检能力。

▲赖宗林在500千伏广山二线停登杆检修现场,利用无人机保障现场作业安全
无论是常规巡检,还是应急抢险,他都冲锋在前,带领队伍在一次次实战中探索无人机巡检技术新方向,积极推动无人机巡检进入普众视野,让大家从最初的好奇到观望再到主动学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员工在无人机作业班交流培训学习,又从无人机作业班走向全川,将所学运用于实际,正是这些散落在各地的“星星之火”,燎原起了无人机巡检的大势。
十年后的今天,无人机已经成为输电线路巡检的一个常用实用化工具,正在线路巡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勇于担当
急难险重面前挑大梁
多年练兵,只为一朝检阅。2021年,是赖宗林和整个无人机作业班的一场大考。一道定点支援甘孜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防山火的命令突如其来,持续半年的防灭火工作由此拉开序幕,赖宗林被任命为这次支援工作现场作业的总工作负责人。甘孜海拔高、气温低,尤其是号称“天空之城”的理塘,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冬季的恶劣气候环境带来的是缺氧、失眠、嘴唇皲裂。身体的不适时刻考验着每一位队员,但他们克服了高反,征服了无人区,即使在大年三十,也在防山火的第一线坚守。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技术让赖宗林的团队为本次大考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支援团队累计排查线路两千余公里、杆塔18000余基,共排查发现各类缺陷隐患16700项,制作存留“一患一档”材料11000余份,切实保障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党的二十大保电、地震应急抢险。赖宗林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一项项急难险重的任务,为四川地区超特高压骨干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人机参赛队员们出征仪式
十年磨一剑,无人机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班组获得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人先锋号等荣誉,而赖宗林个人先后荣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业绩优秀个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2021年,在四川省第五届电力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巡检专业)中获得一等奖,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技术能手。

▲输检中心无人机作业班合照
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上,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不仅采用了新型智能巡检技术,如红外测温和激光雷达等,还综合运用在线传感、数据融合、智能识别等技术,以实现横向可视化、纵向应用化和信息交互化。智能巡检技术不仅代表着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赖宗林将继续领导无人机作业班,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不断深耕专业领域,开辟崭新的发展道路,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